豫剧大师张玉珍咱们这不就要去看她表演吗

豫剧传奇:张玉珍的艺苑风华

在蚌埠这座古城中,有一位女士,她的名字叫张玉珍,曾用名李曲鸣。1937年7月,在安徽蚌埠出生的一年里,一位小女孩即将踏上人生的第一个舞台——戏院。幼年的她丧父,5岁随继父学习艺术,跟班学艺于淮南淮北一带。

13岁那一年,当主角登台演戏的她,还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了艺术殿堂。那时,她没有想到未来会成为河南豫剧表演艺术家李香英的学生,也不知道不久后她会以《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花木兰》中的花木兰等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1950年代,那个充满希望和变革的年代,张玉珍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毅力,一直是蚌埠市豫剧团、市梆剧团(后更名)的主要演员。在此期间,她不仅扮演多种角色,还担任业务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并在1989年荣获一级演员荣誉职称。

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张玉珍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她先后参与了近百部戏曲作品,其中包括1954年的上海公演《花木兰》、《义烈风》,以及1972年的现代戏《小厂大路》的录音播放。此外,她还多次参加省级戏曲会议并获得奖项,如1956年省首届戏曲会演二等奖、1958年省戏曲会演奖、1982年的《闹桃园》调演获奖,以及1985年的宁夏石嘴山市慰问团活动中的好评和录音录像等。

她的成就被收录进《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名人录》,并多次受到政府表彰。1999年,与丈夫张玉生联袂在蚌埠剧院上 演了豫剧《卖苗郎》,展现了一双老人的精湛技巧;2010年3月,即便83岁高龄也被邀请在利辛地区进行独唱會,再次证明了她的活力与魅力。

面对记者提及早期音像资料保存情况时,老人的回答让我深感敬佩。他没有保存,只有几处电台记录下来,但他把1999年的自己与妹妹主演的《卖苗郎》送给了我,这份温暖,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两位老人的执著与对艺术的情感纽带。在那个冬日午后的下午,我收到这个精美的小盒子里的CD时,那份震撼依旧挥之不去,无论是回忆还是期待,都让人心潮澎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