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字聘卿,号冠乔、冠儒,是北洋三杰之首,以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闻名于世。他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北洋军阀政治的兴起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对王士珍的一些轶事和评价:
《军事天地中的王士珍》
王士珍自幼聪明好学,从军生活中培养出超群拔萃的军事才能。在光绪年间,他先后担任过炮队教习、榆台炮队统领等职位。在甲午战争中,他作为叶志超部下的官兵,在牙山与日军作战表现英勇,左手无名指被炸断,额头留下一寸多长的伤口。
随着清朝政府意识到新式陆军建立的紧迫性,袁世凯委任王士珍为督操营务处会办,并帮助他训练新式陆军。王士珍不仅精通近代德国陆军建制,还聘请德国教官指导训练,这些努力得到了荣禄大臣的大力赞赏。
在小站练兵期间,王士珍凭借其周密细致且高效无私的管理能力,使得新建陆军迅速成形,并成为北洋六镇之一。在日本学习期间,他还曾使用特制帆布搭设桥梁,让步兵、骑兵和炮兵安全通过冰面,这种创新解决方案深受荣禄称赞。
随着袁世凯的地位提升,以及他的政治影响力增强,对待义和团问题时,袁世凯倾听并采纳了王士珍提出的策略,即劝解后再用武力相威,如果仍不从则捕杀首犯并解散胁从。这一策略有效地平息了山东地区义和团运动的情况,但也引起了一部分贵族势力的反感,如端郡王载漪和庄王载勋等人,他们认为这阻碍了他们利用义和团谋取私利的机会。
尽管如此,由于其卓越的地位以及对国家稳定的贡献,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首。然而,当他退出政坛后,他依然参与社会公益工作,如京师临时治安会长及京师救济联合会会长等职务,其晚年的生活充满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品质展现。最后,在1930年7月1日因肝癌去世,当时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