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波,一个声音如洪钟的男孩,从山东烟台的祖籍开始了他的京剧净角之路。自幼,他就对京剧情有独钟,在少年时期,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热衷于京剧票友的青年。在家乡烟台,他的小小名气在票友界中不胫而闻。然而,当他决定正式踏上演员生涯之旅时,面临着来自家庭世代读书传统的强烈反对。他二十九岁那年,以坚定的决心离开了家人,来到了北京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北京,他拜师学习于京剧大师金少山、侯喜瑞等人,专精花脸这一角色。在最初几年的努力之后,他自组了一支联谊京剧团,与一群同样热爱艺术的人们一起上演多部经典戏目,如《铡美案》、《大探二》、《遇皇后》等。这段时间里,他们在各地巡演,每一次表演都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和好评。
1952年的一次特殊慰问演出,让张金波体验到了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献唱的情怀,这份经历深刻地印记在了他的心头。1964年,在赵燕侠等名家的新编京剧《追鱼》中,他饰演真包公一角,为周恩来及其他中央领导和国际朋友所见证。
关于他是否从金少山那里购买戏衣的问题,是由误传所致。其实,一位天津机械制造业实业家的戏迷——他的老朋友,是赞助给予他部分戏衣的。这份善举让张金波感动不已。他直到去世,都未曾再登台,但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照片,而没有留下声相资料,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