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袆——与宋濂并肩,共编《元史》
王袆先祖王彦超,在五代吴越的开国皇帝钱镠时期担任越州节度使,为了避免战乱,他带领部下从会稽(今绍兴)迁至义乌,并定居在凤林乡。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袆的后裔逐渐增加,他们居住的地方便被称为“王村”,位于今天义乌市南部毛店镇朱店村。直到王袆的祖父那一代,他们已经搬到了义乌县城内生活。他的祖父、字威仲,是一位对经典有深厚研究的人,他致力于朱子理学,并在东阳和常山担任教谕,以及石峡书院山长,以其高明的教学能力著称,被尊为“南校先生”。
他的父亲、字怀璞,是一位性格豪爽、喜爱探索古籍的人。他曾担任婺州路儒学训导,并后来成为常山教谕。在家中,有三个儿子:大哥名叫裕,小哥名叫补,而他是中间那一个,即名叫 袆。在宋濂撰写《送王子充字序》时,他将“袆”解释为古代的一种服饰,即蔽膝,也就是围裙,这种服饰最初是用兽皮制作,后来改用布帛制成,用以保留古老之道。
黄溍认为不能简单地将他看作普通人士,因此他们相处时并不以师生相待,而是互相尊重作为同道中的朋友。他俩通信时都使用“先生”来称呼对方。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论人们需要什么,都直接找到了王袆,因为只要涉及到黄溍的事务,就必然要通过他完成。而每当获得了由他所撰写的手稿,那些人都会感到非常珍贵和欣慰,对他的文才赞誉无量,使得他与同门好友宋濂齐名。
至正八年(1348年),元顺帝期间,由于国家政局混乱和民风衰败,民众忧愁不已。这段情景触动了他的心弦。他撰写了一篇文章,将天下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朝廷选官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篇文章详尽而深刻,长达七八千言。当这份重要文献呈上朝廷之后,他北上京城大都(今北京)。
Copyright © 2003-2023 www.qulish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趣历史网 沪ICP备18003587号-7 联系QQ:2409929560 意见反馈
标签: 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官网 、 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河南教育考试院官网 、 山东教师教育网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