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朝历史简介王袆1322年至1374年

王袆——与宋濂并肩,共同编纂《元史》

王袆家族源自五代时期的越州节度使王彦超,他为了避乱,从会稽迁居义乌,并在凤林乡定居。随着子孙增加,所居之地便被称为“王村”,位于今义乌市毛店镇朱店村。至于王袆的祖父,名叫王炎泽,以字称威仲,是一位专注于朱子理学的学者。他曾任教于东阳和常山,同时也担任石峡书院山长,因其教学能力著称,被尊敬为“南校先生”。

父亲王良玉以高洁的品质和对经史研究的热情闻名。他先后担任婺州路儒学训导和常山教谕。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裕、次子袆、幼弟补,其中 袆(King Rou)即古代“蔽膝”的含义,为避讳而改用布帛制成。

黄溍对待他不仅师承关系,更是一种同道中人般的情谊。在通信中,他们相互尊称为“先生”。人们开始认识到,由黄溍所嘱托,所有需要撰写文章的事务,都直接交由王袆来完成。这一事实让他的文名远播,与同门好友宋濂齐名。

至正八年(1348年),元顺帝统治期间,国政腐败民风衰微,对此深表忧虑。基于这一背景,他创作了一篇宏伟文章,全篇七八千言,上述朝廷建议如何变革选将、择相等问题。此文深刻见解,使他在文化界声望大增。而这份杰作,也成为了他北上京城大都(今北京)的见证之一,在呈递给朝廷时,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展开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