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在香港成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后,我在1962年返回香港。两年后,我获得了西德政府的奖学金,前往西德深造,学习工商管理。在1975年,我定居香港,并创立了跨国集团联中企业有限公司。公司业务涵盖实业、国际贸易、航运和房地产开发,我们有二十多个分支机构,员工超过三千人,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办事处。
我对京剧和昆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跟随红豆馆主门人张澍声学习京剧七年,又从南京甘贡三那里学会唱昆曲。我逐渐成为俞振飞门下的正式学生,并且是其门下第一位海外的入室弟子。在那里,我得到了许多名剧的教授,如《断桥》、《琴挑》、《小宴》、《迎像哭像》,以及《鸿鸾禧》、《黄鹤楼》等。我不仅表演技艺可与专业界媲美,而且还保持了一种独特的“书卷气”。
我的合作伙伴包括当代很多著名艺术家,如郑传鉴、倪传钺、张继青、华文漪和蔡瑶铣等,他们都是昆剧界的人物。而在京剧方面,与我合作的人士则包括童芷苓、李蔷华、刘长瑜、高志超和尚长荣等。
自1990年起,我致力于恢复并录制昆曲古典剧目。我积极探索昆曲改革,同时坚守“移步不换形”的原则,与其他同窗共同创作了新作品如《浣纱记·合纱泛舟》和《顾曲周郎》,这些作品受到海峡两岸业界高度认可,其中前者已被收入上海市戏曲学校教材。
因此,在1994年中国戏曲学会为表彰我的艺术成就及对昆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给我颁发“金兰奖”,这是我获此殊荣之初。这十五年的工作中,我成功记录并出版了12张“中国昆曲精品集萃”DVD碟片。
1996年,我设立了“顾铁华振兴昆曲基金”,支持国内外各种专业及业余的昆剧团体,以及资助学生奖学金。此举至今无人能及,因此我被誉为国内最伟大的慈善家之一。
2002年7月,在俞振飞大师百岁诞辰之际,我精心编排出版了《粟庐曲谱外编上下二册。这是自1952年的《粟庐乐谱问世以来》的五十周年,是首次出版的大型典籍。此外,还应聘担任日本东京一大学荣誉博士,并出任文化委员会委员,为推广中国戏曲文化作出了巨大努力。
标签: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 完美动力动画教育 、 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平台 、 继续教育 、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