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一个关于俞伯牙的故事,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的人,但他在晋国担任过上大夫,并且精通琴艺。这个关于他的故事最早流传于民间,后来才被收录进了古籍,比如《列子》中提到了他抚琴的情景。
据考证,伯牙本名伯,不姓俞,这个名字是在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小说中杜撰的。历史上的钟子期是汉阳集贤村人氏,他的名字和事迹让乡亲们非常尊敬,有一句俗语:“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当时人们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将“遇”字听成了“俞”,所以就有了“俞伯牙”的称呼。
明代的时候,冯梦龙编写了一部作品《警世通言》,他特意去到汉阳调查这段历史,由于当地话语中的读音相似,所以将“子期遇伯牙”误认为是“子期俞伯牙”,并将这一情节收纳进了他的作品中。这份错误随着时间推移而被广泛传播,最终使得俞伯牙这个名字变得众所周知。
尽管如此,当年我曾在汉阳居住,那里的瑞、俞二字读音差不多,而且由于口音特色常常会带有一种尖锐的声音,因此当时如果有人问起,我可能也会听错。但无论如何,“名瑞,字伯雅”这样的描述似乎更像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而不是严格的事实记录。在那个时代,即便是像冯梦龙这样的人物,也难免会受到地域语言习惯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细微错误。而这些错误又恰好成为了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窗口。
标签: 继续教育官网继续教育平台 、 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教育平台 、 家庭教育指导师报考条件及考试科目 、 陕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