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上的明镜照亮战略的深渊

郑洞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曾经是抗战正面战场上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战役的将领。他的名字与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如同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照亮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1903年1月13日,郑洞国诞生于湖南省石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有祖房十余间、田30亩,他的父亲郑定琼以种田为业兼做裁缝,而母亲陈英教生育子女五人,郑洞国排行最末。在7岁时,他开始在父亲启蒙下读《论语》等书,并后来进乡间私塾学习《四书》、《五经》,1917年又转入全采用西式教学的石门中学附属小学。这时他已满14岁,但因对西学毫无基础,所以学习一度相当吃力。他不仅勤奋努力,还结婚并育有一女二子,与妻子的感情甚好。

1919年春末,当“五四运动”爆发时,偏僻的小镇也被动荡波及。郑洞国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并参与清查、斗争日货。他痛感国家存亡之大计,从此立下从军之志,以武力振兴国家为己任。

1921年春,他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但由于湘鄂两省军阀混战,一时湘局大乱,这次考试也就作罢了。次年,他毕业于石门中学,又到磨市乡小学任教,为谋今后生计,在1923年再度考入湖南省商业专门学校。此后,他顶用别人的姓名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并加入其中。在黄埔一期提前毕业后,他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对外战争即将展开。

1925年的东征和北伐期间,他随校军深入内地,与敌人交锋,不断立下战功,最终成为东路军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攻打永定的战斗中,由于灵活指挥和奋勇作战,再次获得胜利,将孙传芳福建督办周荫人的部队击败。这一年夏天,又因为功绩升任第1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只24岁而已。

1930年代初期,即使是在蒋介石领导下的政治斗争和内讧中,也无法阻止日本侵略者不断侵犯中国领土。当“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占领了东北三省,还继续向长城各口进犯。在这种紧要关头,蒋介石终于决定停止内部纷争,全力抵抗外侮,让第2、25、83师组成第17军开赴古北口对日作战。这一次战斗,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全面抵抗外敌侵略的一场关键决战。

1933年的古北口保卫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壮观一页。那里的士兵们只能忍饥受冻,在古老的长城上,与日方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士兵们殊死搏斗。而在这场战争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次冲锋,每一次牺牲,都被记录在中央电视台那些深邃的大屏幕上,如同一幅幅血肉横生的画卷,让千百万观众感受到那份难以言说的民族荣耀和英雄气概。

然而,就像那条曲折崎岖的情谊一样,那些激情澎湃的人物命运,最终还是尘封成了历史的一个章节。但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敬仰,更是一份责任——让这段过去永远活下去,让它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灯塔,无论未来如何变化,都不能忘记那个时代,那些坚持到底的人,那些为了理想而献身的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一切精神财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