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将领
郑洞国,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1903年1月13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郑定琼以种田为业兼做裁缝,母亲陈英教是他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末的孩子。
在家中,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7岁时就开始学习《论语》等书籍。在乡间私塾深造后,他又转入全采用西式教学的石门中学附属小学。他14岁时与邻乡姑娘覃腊娥成婚,并育有一女二子,他们夫妻感情甚好。
1919年,他升入石门中学读书,这时候他的家境已大不如前,但他勤奋努力学业大进。这一年春末,“五四运动”爆发了,偏僻的石门县城亦为风暴所震撼,郑洞国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并参与清查、斗争他日货。他痛感国家日非,从此立下从军之志。
1921年春,他考入湖南省陆军讲武堂,但由于湘鄂两省军阀混战,一时湘局大乱,使得讲武堂停办。次年毕业于石门中学,再度赴长沙考入商业专学校习,不久通过别人姓名顶用的方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并加入。
1925年2月,他随校军东征。次年改任国民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营长。在攻打永定的战斗中,以灵活指挥和奋勇作战,将孙传芳的福建督办周荫人打得落荒而逃。此后东路军主力掉头疾进,在梅州地区围歼了周荫人的另一部主力。同年11月因功升任国民军第1軍3師8團團長。这时他刚满24岁。
1933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后,又夺取热河,更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蒋介石抽调中央軍第2、25、83師组成第17軍开赴古北口对日作战。在这之前,由于天天忙于打内战,对有机会为国家效命疆场尽守土之责,全体官兵都感到振奮。而当日本将西义一率第八师团移兵古北口欲集中兵力一举击破中央軍時,4月20日至28日,在南天門一線進行了八昼夜血戰。
在这場戰役期間,因為接防的第83師陣地被敵方突破而傷亡惨重後, 郑洞國心急如焚立即率部星夜返前線向敵發動,此時我軍陣地已失守,大批敵人蜂臨扑來。但為示必死決心,他脱掉軍衣,只着白衬衫提著手枪亲自率領部隊衝锋,這景象見到士氣太增,每個人爭先與敵拼殺,一時殺聲震天硬是將敵人擊退了。
最後於5月31日,《塘沽協定》簽訂長城抗戰宣告失敗消息傳來人人痛心不已。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事迹,比如1943年的印緬戰役以及東北保安司令等职务的履歷,以及其晚年的生活和去世情況等詳細描述可以參閱相關資料。
标签: 主题教育党课讲稿2023专题党课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基础外语教育 、 江西教育考试院官网 、 山东教师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