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字桂庭,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人物。他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郑洞国自幼聪明好学,曾经在父亲的启蒙下学习《论语》等书籍,并且后来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
1919年,郑洞国考入石门中学,这段时间他不仅勤奋学习,还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这使他对国家大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决心投身军旅,以武力振兴国家。
1921年,郑洞国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但由于当时湘鄂两省军阀混战,他不得不返回石门中学继续读书。1923年,他再次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这是他步入历史舞台的关键时刻。在黄埔,他接受了西方现代化教育,同时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对他的将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3年初,当日本侵略者进攻长城各口时,蒋介石抽调中央军组成第17军开赴古北口抗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抵抗外敌侵略行动。在这场战斗中,郑洞国率领第17军2师4旅坚守南天门阵地,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最终虽然失利,但他的英勇行为和坚定精神为后人所称颂。
1945年抗战胜利后,郑洞国历任第三方面arm副司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在东北解放区发挥重要作用。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脱离部队,不久随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Army(PLA),担任水利部参事等职务。他致力于祖国内政建设与统一事业,被誉为“革命先烈”。
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病逝于北京,其遗体被安排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进行追悼仪式。此外,由於其貢獻與對國家的忠誠,被兩岸共同追悼為「民族英雄」之一。
标签: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 21世纪教育网 、 安全教育平台入口登录 、 教育部官网 、 教育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