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测绘与遥感领域的世界领军专家,现年81岁的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在他的荣誉榜上可谓锦上添花。在荣誉面前,李德仁谈起了自己的责任,谈到了中国的人才培养。
作為一名聰颖勤奮的學生,李德仁在1957年考入大學開始學習測繪。1963年大學畢業後,他工作了多年的時間直到1978年政策恢復後開始讀研。1981年碩士畢業後前往德國學習,他用一年時間完成博士論文,在解決誤差可區分性這一世界測量學上的百年難題。他博士畢業後他返回祖國,在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北斗”衛星系統以及眾多領域先進測繪系統的實現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李德仁首創從驗后方差估計導出粗差定位選權迭代法,被命名為“李德仁方法”。說這些成就就是李德仁凭借天賦和勤奮創造的,可謂確凿不疑。他講起過去時,也并不讳言自己的“聰明”和“努力”。
然而,李德仁談科研、談創新的時候總會提起兩個詞——老師和學生。他既是一位老師,也是一名學生,他們的一些經歷也離不開這兩層身份帶給他們的經歷。
對於他的學術生涯來說,有兩位導師的影響尤其重要。一位是他硕士級別導師王之卓,一位是他博士級別導師阿克曼教授。“這兩位導師都是世界權威,我們怎麼做研究怎麼做人。” 李 德 仁 回憶道。
1978 年 王 之 卓 免試錄取我做自己研究生的,我又讓我去外國深造。在外國 阿克曼 專長我聰慧,也支持我快速完成並回歸母國工作。對於兩位導師 李 德 仁 有許多難忘 的記憶。
王之卓教授有兩段話我記了一輩子。一段話是說科研要向深部發展同時相互碰撞交叉融合,這是在1987年的論壇上提出;另一段話則是在王之卓學術思想研討會上提出的關於人才培養道理:“如果我的任何思想,就是要向我的学生不断学习引发全場鼓掌。”
無獨有偶 阿克曼 也給予 李 德 仁 說過類似的話:“我們當大教授了我們對每一個技術細節都不能比我的弟子強 在每個技術分支 上 都 是弟子走在第一線 他們比我們強 我們只在宏觀上把握得好一些 看得更遠一些。”
除了尊重 支持 和關愛 學生的身分以外 李 德 仁 從 王 之 卓 和阿克曼身上還看到了另一個道理—that is “do research to the frontier of science”.
"科学研究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接力。” 李 德 伦始终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把学生们建树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果,“我们有很多学生当上了教授、领导。” 李 德 伦骄傲地说。“就像一块磁铁,将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知识传承与创新创新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大师与他们追随者之间的情谊,是关于一个国家如何通过教育提升自身体质的一篇篇章。而对于那些被赋予光芒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会成为他们宝贵财富,用以指导下一代继续前行。这也是为什么说科学研究需要师生接力闯新纪元,而这次接力的过程里,每一步都充满着对未知探索的心情,每一次尝试都充满着对未来梦想的憧憬。
标签: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2023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福建教育考试院 、 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教育平台 、 陕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