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院士科研之旅中师生携手共闯前沿的故事

作为测绘与遥感领域的世界领军专家,现年81岁的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在他的荣誉榜上可谓锦上添花。在荣誉面前,李德仁谈起了自己的责任,谈到了中国的人才培养。

作為一名聰颖勤奮的學生,李德仁在1957年考入大學開始學習測繪。1963年大學畢業後,他工作了多年的時間直到1978年政策恢復後開始讀研。1981年碩士畢業後前往德國學習,他用一年時間完成博士論文,在解決誤差可區分性這一世界測量學上的百年難題。他博士畢業後他返回祖國,在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北斗”衛星系統以及眾多領域先進測繪系統的實現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李德仁首創從驗后方差估計導出粗差定位選權迭代法,被命名為“李德仁方法”。說這些成就就是李德仁凭借天賦和勤奮創造的,可謂確凿不疑。他講起過去時,也并不讳言自己的“聰明”和“努力”。

然而,李德仁談科研、談創新時總會提起兩個詞——老師和學生。他既是一位老師,也是一名學生,他們成就也離不開這兩層身份帶給他們經歷。

對於李 德 仁 的 學 術 生 涯 來 說,有 兩 位 導 師 的 影 響 尤 其 重 要。一 位 是 李 德 仁 的 碩 士 生 導 師 中 國 航 空 摄 影 測 料 與 遙 感 专 家、中 国 科 学 院 猷 士 王 之 卓,一 位 是 李 德 仁 的 博 士 生 導 師 德 国 的 阿 克 曼 教 授。“這 兩 位 導 師 都 是 世 界 權 威 教 育 我 怎 麼 做 學 問 怎 麼 做 人。” 李 德 仁 回 憶 說。

1978 年 王 之 卓 不 拘 一 格 免 試 录 取 李 德 仁 作 為 自 己 研 究 生,以 此 支 持 他 去 德 国 深 蔽。而 在 德 國 阿 克 曼 賴 信 賴 李 德 倫 聰 明 也 讓 他 “ 快 點 讀”,並 支 持 他 畢 業 後 回 國 工 作。

除了 對 學 生 的 尊 重、支持、關愛 ,李徳林從兩位導師身上學到的另一個道理,就是“做学问要做到学科前沿去”。他回憶說,在那段日子里,“王之卓教授有两段话我记了一辈子。一段话是说学科研究要在向深部发展的同时相互碰撞交叉融合,这是他1987年提出来的一点;另一段话是在王之卓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我听过老先生说,如果我有什么思想,就是要向我的学生不断学习引发了全场鼓掌。”

此外,还有阿克曼对他的影响:“我们当了大教授,我们对每一个技术细节都不会比学生强,在每个技术分支上,他们比我们强,我们只是在宏观上把握得好一点,看得更远些。”这两位导师对于未来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给予他们极大的启示与指导,使他们成为今天所见到的科学巨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