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钧简介
李烈钧(1882—1946),字侠如,号侠黄,汉族,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国民军陆军二级上将。
早年生活
李烈钧的父亲李骏兴参加过太平天国太平军。事败后回乡,耕种自给,他常向他讲述太平天国起义经过和在帝国主义与满清军队联合进攻下失败的历史。母亲杨氏知书史,经常教他学习古文。
加入同盟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经张断、王侃介绍加入同盟会。
通电反袁
1913年5月5日,与湖南都督谭延闿、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与五国银行签订大借款,并公开指出袁世凯为剌杀宋教仁的罪犯。
赴欧考察
留学日本期间,他与黄兴等共同组织了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的“攘白团”。
再次反袁
1913年7月,在孙中山主持的讨袁会义上,被公推为讨袅总司令。七月十二日,在湖口成立讨袅司令部,李就任总司令,随即宣布独立,对外发动讨伐 袁世凯政权的一系列行动,以期恢复共和政治体制。
运动
1927年的北伐战争中,李烈钧任江西省政府主席,不仅参与了全国性的抗敌斗争,还积极开展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工作,为巩固革命成果作出了贡献。
北伐战争
1928年的秋季战役中,由于病故未能亲征,但仍然担任省长职务,加强了省内防御力量,对抗日寇有所准备。
主张抗日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即提出尊重言论自由、改良,一致抗日的主张,但因病休养未能亲自参与抗战工作。
西安事变
1936年的西安事变时期,因健康原因没有直接参与,而是通过书信支持蒋介石与红色派系协商解决危机,有力地促进了解决此次重大事件,为国家局势稳定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至晚期:
由于健康问题,该将官兵多数被调往前线或其他地区执行任务,其个人活动相对减少。但作为一个老一辈革命家,其精神影响仍然存在于新生的中国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