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蒙英昴(1229-1294),字宗文,号君恩,出生于仁化县城口恩村。少年时,我聪慧敏捷,七岁就能吟诗作对,十五岁便蜚声文坛,被誉为一方才子。二十七岁,我以优异的成绩登上了南宋丙辰科五甲第一百三十九名进士,与文天祥同榜。此后,我先后担任道州学正、国子博士等职位,因政绩显著而受到重用。但我不愿意巴结权贵,也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奸贾似道,被贬谪多次。
在宋元战争频繁之际,我被起用为平江府察推,再升任浙东巡按、湖广提刑和襄阳招讨使,以我的文武双全能力总领军政事务。当襄阳城被元兵围攻,无援兵可及,我曾因牵连而被罢官回乡。
后来,当文天祥出任相国,他曾几次请我复出相助,并委以临江府参知政事重任。我看到中原已沦陷,大势难挽,只是长叹一声:“知己不辱,知止不殆,此乾坤何等时也。”故此拒绝朝廷的征召隐居山野,以琴书自娱。
然而,即使隐居,也难逃世俗眼光,对我的恋恋情深与愁苦常存。在元朝至元年初,当忽必烈征诏我时,我屡遭推脱,有“青蒲柳丝年年在,野鸟含声怨不休”的诗句流露其心志。
作为一个公正廉洁的人物,我对待主持公务总是持大体,不计较琐细。我在治理地方时,一直以生息安民为己任,在所治之地百姓曾有“生我成我”歌谣赞颂。而且,对待父母兄弟妯娌和睦友爱,对邻里更是恩爱有加,这些都赢得了地方人民的敬重。终身未仕皇帝或王者,其德泽延及四海,是前人赞誉之词。
最终,在至元31年病逝家中,享年65岁。我的事迹由明朝翰林院编修谢枋得撰写传记,而赵孟俯赠词:“学宗东鲁,为河滨望;圭璋治化,为生灵泽;和风甘雨,为卿云景;帝者佐臣,为王者下。”这番赞颂是我晚年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