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电影事业如同一部传奇史诗,从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到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中国电影界留下了一道亮丽的印记。
高军曾策划投资制作过多部杰作,如《画皮》、《叶问》、《集结号》、《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和《背起爸爸上学》,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并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
早年,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时,高军就对电影充满热情。那时候,他能看到的是一场又一场破旧的放映机带来的节目,那些银幕时明时暗,让他心里怀有最大的懊恼。但是,当他遇到了斯琴高娃,这位后来成为一代影后的女演员,那份懊恼也随之消失。他俩共同梦想着回到北京,一定要当演员或放映家。
30年后,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斯琴高娃成为了知名女演员,而高军则在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那里,他与其他行业人的差距逐渐缩小。在1990年代初期,作为《北京影坛》的记者,他开始涉足电影策划、宣传和商业运作领域。
20多年前,当时只有一年的宣传资金18万,每月1.5万元,这让他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用“看《满汉全席》,品京华茶叶”的广告语,将一个普通片子的票房收入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这次创意性的合作开启了中国电影与企业广告结合的大门,为此,也成为了中国商业化运作第一人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通过首映权拍卖、高端院线建设以及先进营销手段等方式,中国的票房呈现出惊人的增长。2008年,该市票房达到5亿人民币,比15年前的3000万人民币增加17倍。这一切,都源自于人们对文化消费日益增长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所致。
除了这些成功案例之外,高军还参与策划并成功打造了一系列贺岁档期片,其中包括冯小刚执导、葛优主演的一部喜剧——《甲方乙方》,这部作品改变了国有制片厂制作模式,使主创人员与票房挂钩,这种模式至今仍被视为创新之举。在这期间,一段关于葛优60万片酬的事迹也流传开来,是张艺谋巧妙安排下的结果,也反映出当时国际投资者的态度。此外,还有关于葛优拿70万片酬的事实,也展示出了这种分账模式对于艺术家的激励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军那颗永远向往创新、追求卓越的心灵。
标签: 中国国学网 、 中国国学 、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 国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