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乔志良以一名小小的艺术家诞生。他父亲在南京开设了一家剧场,因此乔志良十岁时就在南庙小学读书期间,就开始接触京剧,并由孟燮卿老师教授。仅一年后,他的父亲又请来了一个专业教师来给他教戏。这段经历让他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深刻的洗礼。
十三岁那年,他决定放弃学业,正式进入厉家班学习戏曲,艺名更改为乔慧杰。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其他同行们一起经历了抗日战争,他们穿梭于四川、云南,一直到19岁才结束这段流离失所的生活。随后,他回到重庆,在刘家班继续他的演艺生涯。
建国后的年代里,乔志良继续在江苏各地演出,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1952年的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学习之后,他担任了京剧队副队长,这是他职业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不久,即1953年4月,他加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不仅担任导演职务,还负责新演员们基本功的教学和训练工作。
这一年的9月份,与李力平合作执导了一部名为《天仙配》的新改编作品。在该剧中的《鹊桥》与《织绢》两场精彩纷呈的情节中,乔志良创作并指导了一系列令人赞叹不已的人群舞蹈。接着,又成功地执导了多部黄梅戏,如《告粮官》、《女驸马》、《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刘三姐》和《年青的一代》,以及一部京剧作品——《渡江第一船》,以及一部梆剧电影——《寇准背靴》,并且参与了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的戏曲技术指导工作。
通过这些经历和成就,可以看出乔志良是一个多才多艺、对艺术有着无限热情的人。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者,更是一位能够引领传统文化发展前沿的人物,对于推动黄梅戲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取得新的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女驸马”这一角色,无疑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个亮点,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独有的韵味和魅力。
标签: 新国学网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中国学术期刊网 、 国学与人生 、 百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