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游龙戏凤程学勤黄梅戏音乐工作者

自幼在安庆市怀宁县农村长大,程学勤耳濡目染于周围的黄梅戏表演和民间音乐,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六岁时,他跟随一位瞎眼算命先生听二胡,不仅被迷住了心,还不顾家人反对,独自走了10里路追寻美妙音韵。当他上中学期间,每天晚上经过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今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排练场地,他就会停下脚步,静静聆听那些正在创作中的黄梅戏曲调,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音乐工作者的重要启蒙。

程学勤不仅有着非凡的天赋,而且还非常勤奋。他在小学时代便开始学习拉二胡,并且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把二胡。1954年,只要初中毕业,就被民众黄梅戏剧团招募为主胡演奏者。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但他并不满足于只是一名演奏者,他渴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1955年遇见著名作曲家时白林后,他受到极大的激励,决心尝试写作曲。

尽管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程学勤凭借对音乐无限热爱和坚定的学习态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乐理知识,对黄梅戏艺术体系也有了深入理解。他的一生中共创作204部 黄梅戲劇本,其中包括《杜鹃》、《渖婿招婿》、《公主与皇帝》等多部代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乏获奖之作,如《渖婿招婿》获得省级首届戏剧节的一等奖,《公主与皇帝》赢得省级第一届艺术节上的最佳原声带奖。此外,还有两部电视剧分别是《山乡情悠悠》和《桃花扇》,都荣获国家级“金鹰奖”、“飞天奖”。

程学勤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卓越的创造力,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始终坚持“继承传统、发展传统”的宗旨,用新颖而又贴近老百姓的心意去推进这门艺术,让它保持原有的魅力,同时也让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份执着,以及他对于能让更多人喜闻乐见而感到骄傲,是程学勤作为一个伟大的黄梅戲音樂工作者所展现出的最真实的一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