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0年8月投身于宣传与文化领域,桂遇秋一生致力于黄梅戏的艺术探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他的学术贡献丰硕,发表了大量关于黄梅戏史论、民间文学、地方风情以及党史人物等方面的论文、传记和散文达200余篇(册),总计约三百万字。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仅编写了多部黄梅戏剧本,还主编出版了《黄梅采茶戏志》、《黄梅县志》及《黄梅戏史料专辑》等著作。此外,他还改编了一些传统小曲,如《陈姑追舟》,并将其收入《湖北曲艺音乐集成》。他撰写的系列研究文章,如《民间文学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民间舞蹈在黄梅戏中的运用》等,对深化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理解有着重要影响。
桂遇秋曾踏遍湖北省内外,以寻求更广泛地了解这门艺术。他走访了众多老艺人,并收集到了丰富的地志文献资料,以及数千册野史、诗词和解放后期刊。这份努力得以结晶,在1990至1999年间,他整理校勘236部剧目,最终出版为15卷的丛书——《黄梅戲傳統劇目彙編》,共計480萬字。这套丛书不仅系统展示了黃梅戲傳統劇目的面貌,也具有极高的藝術與歷史價值。
為慶祝桂遇秋長期來對黃梅戲學術研究貢獻巨大,1988年10月,被國家文化部等三部委給予嘉獎證書。在中國第三次黃梅戲學術研討會上,他也獲得高度評價,被視為推動這門藝術進一步發展的人才之一。他的業績被包括世界名人錄在內的30餘部國際與國內專業詞典所記錄。
标签: 中国学位 、 中国学校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网 、 中国学信网 、 国学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