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数典中的陈子昂仿佛是一位守护知识殿堂的古风智者

国学数典中的陈子昂,犹如一位守护知识殿堂的古风智者。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青少年时期,他家庭较富裕,但他慷慨任侠,为人公正。在成年后,他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对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他举进士,并官至麟台正字、右拾遗。他不畏权贵,不畏强权,上书直言敢谏。他反对武则天的措施,如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以及滥杀无辜的酷吏。他曾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被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历史评价晚次乐乡县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

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在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加以愤慨指责。

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他的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他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在唐诗发展史上,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它标志着唐代诗风的大变革与转变。不仅如此,还影响了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齐梁诗风被批判。这也表明了陳子的詩歌革命在當時社會文化背景下具有極大的實踐意義與影響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勇气和理念来推动文化创新与社会进步,而我们今天依旧可以从陳子的身上学习到这些宝贵的心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