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唐代诗人,金坛城西南窑村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他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政治生涯包括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位,最终因政绩卓著而被任命为容管经略使。在晚年,他上表自请为道士,并客死清远峡。
戴叔伦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作品涉及五言律诗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五言律诗最为出色。他在文学上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尤其是在五言律诗方面。然而,由于当时文献记载不全,有些作品至今仍有争议,不少被认为是伪作或未能确定真伪。
戴叔伦对待仕途持有复杂态度,在仕途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治理能力,但同时他也有逃避官场的心愿,最终选择了归隐。在他的作品中,这一转变可以通过如“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这样的诗句感受到。他的文学观念也倾向于朦胧与自然,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来形容最佳的艺术境界。这一思想在后世许多文艺批评家那里得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