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在中国学习网上探索自然之美

戴叔伦:唐代诗人,金坛城西南窑村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他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戴叔伦曾任官至容管经略使,因上表自请为道士而归隐。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也有深刻揭示社会现实的诗句。

在贞元五年四月,他辞官归隐,并在六月十三日客死清远峡。明万历46年,其墓由原址移至今南门面粉厂南围墙前,并题立“诗伯夜台”墓碑。

戴叔伦的文学成就与他对待仕途的心态紧密相关。他曾说:“身可杀/财不可夺”,展现了他宁死不屈、坚守自我身份的一面。而他的诗歌观则倾向于朦胧艺术,他认为好的作品应该像未开采出的玉石一样,在山间被阳光照耀时才显露出其真品。

尽管戴叔伦在文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但也有学者指出他所创作的部分作品存在疑问,一些伪作或难以确定真伪。此外,由于当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些评论可能带有个人偏见或误解,对他的评价也不尽一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并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灵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