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上的戴叔伦乃是国学研究的巅峰之士其学问深邃如海博览群书犹如吸取百川之水

新国学网上的戴叔伦,乃是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简介】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做了一辈子隐居不仕的人。他博闻强记,“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中出类拔萃的学生。在避乱期间,他开始探寻仕途,最终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并被明万历46年归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

【主要事迹】

戴叔伦是江苏金坛县人,他与哥哥戴伯伦都开始做官。他曾任九品秘书正字,并升为八品监察御史,再升为七品东阳县令,加授从六品大理司直及七品侍御史,然后转正加授四品抚州刺史和金紫服,以及封谯县开国男爵位。

他的诗,有些评论者说他“骨较软”,但我认为这是因为他的诗充满了澹泊之意,不可能怒目圆睁或铿锵有声。大凡充满澹泊之意的诗,你让它怒目圆睁或铿锵有声也不大可能。这一点纪晓岚、翁方纲这些拼命入世的大官人们也是如此,他们所写的东西自然是“进取”有余、“奋斗”刚强。而戴叔伦则不是这样,他三十岁出头就被刘晏推荐做了九品秘书省正字,却还能写下“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的恬淡情愫。

他有一句名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詩貴朦胧”。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好的作品才能产生神奇效果,而好的作品未必能成为你的好朋友。一旦你离得近,就会发现其中的瑕疵,那种美妙的事物最终变成了平常无奇的事情。如果还有其他什么不如意的地方,那么所有美好的印象都会崩溃。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五言律赋,也就是现在说的五言古韵,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体,从初唐到中唐,它一直是文学界的一大主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收在他名字下的作品,其真伪并不确定,《全唐诗》里收录他的304首,其中184首可确信为他所作,而56首则疑似伪作,还有一部分备考待考。这说明即便是在古代,我们对艺术家的身份和创作都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怀疑态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