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良,黄梅戏的杰出导演与工作者,他的名字如同徽州女人般温婉而深沉,蕴含着对这门艺术形式无尽的热爱与敬畏。从十岁开始随孟燮卿学习京剧,一直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再到成为了一位在黄梅戏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导演,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探索。
他的父亲在南京开设了一个剧场,这里不仅是观赏艺术的地方,也是他成长道路上的第一站。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知名艺人,并开始接触各种不同的表演风格。他十三岁的时候辍学入厉家班学习戏曲,从此他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期间,他随班社流亡四川、云南,19岁时结束军旅生涯后来到了重庆,在刘家班继续深造。战争胜利后,他返回南京,在江苏各地巡回演出,为这个时代带去了一丝宁静与欢笑。建国后的年代里,他参与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的学习,并担任过京剧队的一名副队长。
1953年4月,是他迈向新的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一年他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不仅担当起导演这一职责,还负责新一代演员们基本功训练。这一年,他还与李力平合作执导了一部叫做《天仙配》的新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鹊桥》、《织绢》两场精彩纷呈的情节中,都有乔志良亲自操刀编排集体舞蹈,让整个团队共同见证并传承这些美妙动人的表演技巧。
之后,又是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断诞生:《告粮官》、《女驸马》、《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刘三姐》及《年青的一代》,以及跨界尝试,如梆剧电影《寇准背靴》,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的戏曲技术指导等项目,使得乔志良的事业轨迹更加丰富多彩。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将黄梅戏推向新的高度,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活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其独特魅力。
在乔志良看来,黄梅戲中的徽州女人,不仅是形容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内核。她们坚韧不拔,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一样丰富多变又具有独特气息。正因为如此,这些女性角色才能够以最真挚的情感触动观众的心弦,而乔志良则是在这个过程中,用心捕捉并完美再现她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使得每一次表达都显得既贴近生活又超凡脱俗。
标签: 国学堂mp3下载 、 第一届全国学青会开幕式 、 开放的美国学府 、 国学小名士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