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高山流水传颂千古的友谊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不仅是楚人的儿子,还曾经在晋国担任过上大夫,并且精通琴艺。关于他的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
经过考证,原来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这其实是在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一本小说里杜撰的。史志上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而乡民们就喜欢用一句俚语来形容他:“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这个词汇中的“遇”和“俞”读起来很相似,所以人们就误以为“子期遇伯牙”应该是“子期俞伯牙”。于是,这个名字就被改成了冯梦龙笔下的角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錄於《警世通言》。由于这个故事影响力巨大,这个名字越来越广为人知,就这样误传了下来。
笔者虽然久居汉阳,但也知道瑞、俞二字读音难辨,而且当地口音重,当时听去声的时候声音会尖声上扬,有着特点。而对于“名瑞,字伯雅”的说法,也只能认为是一种文学上的表达。而在之前的《列子》、《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都只称呼他为“伯雅”。
总之,在那个时代,因为一个偶然的声音差别,一位普通士兵的一个名字,就因为一次偶然的情感交流,被后世刻入青史,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标签: 国学达人挑战赛 、 国学大师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 、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 国学经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