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一个关于俞伯牙的故事,它讲述了他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知音的友情。伯牙原本是楚国人,但他在晋国担任上大夫,并以其卓越的琴艺著称。在一次探亲回乡途中,伯牙遇到了他的知音,这段经历后来被传颂千古。这个故事起初流传于民间,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直到被收录进郑人的列御寇所著《列子》一书中。
考证表明,伯牙原姓伯,而不是俞名瑞字伯牙,这个名字实际上是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作品《警世通言》中杜撰出来的。冯梦龙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汉阳地区的人物和事迹,所以特意去那里进行调查,他误将“子期遇伯牙”中的“遇”听成了“俞”,因此把这句话改为“子期俞伯牙”,并将其收入书籍。这错误很快就传遍了,使得俞伯牙这个名字变得广为人知。
作为苏州人的冯梦龙,在当时可能会因为口音差异而听到这样的声音变化。而在之前的文献如《列子》、《荀子》、《史书》以及《琴操》,都只简单地提到了“伯雅”。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俞"字,其实只是后来的误传而已。
标签: 中国学生信息网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 、 中国学校 、 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 中国学生营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