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高山流水传颂千古的友谊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不仅是楚人的子孙,而且还曾在晋国担任上大夫,并且精通琴艺。关于他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才被记录下来。在古籍中,最早记载他的一段情节出现在《列子》这本书中,这本书是由郑人列御寇所著。
通过考证,我们发现“姓俞名瑞,字伯牙”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在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作品《警世通言》中杜撰的。史志上的钟子期其实是汉阳集贤村人氏,而乡民们以钟子期为荣,就像他们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由于汉阳话中的“遇”和“俞”发音相近,都带着去声,所以人们误以为那句话说的是“子期俞伯牙”,而这就成为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雅”。
由于《警世通言》的影响力巨大,“俞伯牙”的名字越来越广为人知,以至于人们开始将其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记忆。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苏州的冯梦龙居住的地方与汉阳有着不同的发音习惯,当地居民会将“瑞、俞二字读音难辨”,因此可能听起来像是“瑞、叶”。因此,在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这样的误解很容易发生。
但在此之前,《列子》、《荀子》、《史书》以及《琴操》等书籍都只提到过一个叫做“伯牙”的角色,没有提到任何与之相关联的人物或事件。而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关于他的一切都是从这些文献和民间故事中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