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论坛周来苏逆袭之冠

周来苏:南海论坛上的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周来苏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物,他的名字虽然不如其他一些著名的革命家那样响亮,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辛亥志士,他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来苏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大同区筱坪村(现为新邵县坪上镇仓场村),本名瑟铿,字号东山。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求知欲,在长沙求实书院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新思想,这对他后来的政治立场和行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903年,周来苏考入振武士官学校学习,并加入了黄兴、陈天华等建立的“军国民教育会”。这个组织主张以暗杀震慑清廷,唤醒民众。周来苏积极响应,与杨笃生、苏鹏、何海樵、汤重希、胡晴厓等六人组成党第一个暗杀团,他们研制炸弹,练习枪法。这一团体在北京进行过一次失败的暗杀活动,这是党第一次在北京进行暗杀活动,它虽然未能成功,但潜伏数月,没有被清廷察觉,这大大鼓舞了党的士气。

1904年11月19日,一次刺杀安徽巡抚王之春失败被捕后,加上原已被拘留的人员共13人陷狱。在狱外的大力营救下,他们最终获释。尽管如此,周来苏因身怀刀械,被判监禁一年零三个月。但是,由于同志们买通巡捕房保释他,他实际坐牢不到一年。

随后的岁月里,周来苏继续参与革命活动。在广东陆军讲武堂任德语教官时,他还发展同盟会员。一年后,因清朝官吏发现并派暗探追捕他,不得不逃离广州至香港再转往日本。此后,他考入早稻田大学研究法律,并参与运送武器给黄兴领导的起义队伍。

1911年4月27日,当广州起义爆发时,周来蘇与黄興等人参加战斗攻打两广总督衙门。他虽遭受重伤,但幸存下来。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又参与到武昌起义并担任重要角色,最终帮助推翻清朝统治成为了一位辛亥革命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然而,在1920年代初期,因为受到豪强势力的诽谤与压力, 周來蘇決定辞去职务隐居,从此离开公众视野直至1945年的去世。尽管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有关他的记载依然是丰富而神秘,让人们不断回味这段复杂而激动人的时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