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郑洞国的珍贵物品展出

郑洞国,一个历史上的伟人,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1903年1月13日,他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有祖房十余间,田地三十亩。他的父亲是务农兼做裁缝的郑定琼,而母亲陈英教则是一位贤妻良母,她生育了五个子女,郑洞国排行最末。

从小,郑洞国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学识和勇气。他七岁时开始学习《论语》等书籍,并在乡间私塾深造。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为爱国而奋斗。这段经历让他决心从军,以武力振兴国家。

1921年春天,当湖南督军赵恒惕兴办湖南陆军讲武堂时,郑洞国欣然应试,但不久后,由于湘鄂两省军阀混战,他被迫返回石门中学读书。在1923年,他再次考入黄埔军校,这一次他顶用别人的名字通过考试,一举成为黄埔第一期学生。

随后,郑洞国参加了多场重要战斗,如东征、北伐,以及对付孙传芳、周荫人等敌人的战争。他以一营之众取得重大胜利,被誉为“英雄将领”。1927年5月,因病调任总指挥部参议,并参与龙潭战役。此后,他继续随中央军作战,在蒋桂战争、蒋唐战争、讨伐石友三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都有所建树。

1931年夏天,当广东军阀陈济棠反叛时,郑洞国奉命南下准备进攻广东。不久,又被调回第2师,与红四方面军作战。在这期间,他曾先后担任独立旅旅长和4旅旅长。

1933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并夺取热河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时,蒋介石抽调中央軍组成第17軍开赴古北口对日作战。作为第17軍2師4旅的领导者之一,在古北口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不仅坚守阵地,而且亲自率领士兵冲锋,最终成功击退敌人。这段经历使得他成为了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将领之一。

1945年回國後,就任第三方面軍副司令,並於辽沈戰役時脱离陣營。建國後,其歷任水利部參事、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三至六屆委員及民革中央常委等職務。他致力於祖國建設與統一事業直到逝世為止。在1991年的壽辰庆祝活动上,全中国人民共同向他致以敬意。而在去世后的那一年,即1991年1月27日,也是在北京度过了一生的 Zheng Dongguo 在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但他的精神和遗产依然激励着我们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