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乃是人体内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犹如春日里浇灌秧苗的细水慢流。血管之中,如江河大海,小而又小者如行道两旁的小溪;毛细血管,则似园丁精心培植的每一株花卉。细胞所需之养分与废物,其运送之路,便是这复杂网络中的微循环。
人类的心脏虽能推动大血液,但无法触及每一寸肌肤与细胞间隙,因此必须依赖于毛细血管自主运动,与心跳不同步,以确保组织得以滋养。此自律性运动,被现代医学誉为“第二心脏”。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随着组织代谢而变化,使得器官功能保持旺盛。但若毛细血管阻塞,或如渠中断水源,导致器官衰老、疾病缠绵。高龄、高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紧密联系。当凝血引起微栓形成时,可堵塞多个器官,让其机能紊乱甚至坏死。
衰老学认为:微循环障碍,是衰老的关键因素之一。随年龄增长,毛细血管逐渐不通畅,更尤其在50岁至60岁之间,此时多病和衰老最为显著。此时期,对健康状态来说,无疑是个危险信号。
然而,在清代太极拳家作品中,有些论述竟然预言了现代学科——微循環學。这正如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言:“气遍全身,不稍滞”,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提出的“气遍全身”,以及陈鑫《太极拳论》的“四梢”、“五脏”皆指向同一个目标——无处不通畅。
人体每平方毫米肌肉横截面上分布着两千条毛细血管,大部分静息时关闭,只有20%处于开放状态。在需要的时候,这些关闭的毛细血管被激活参与到供氧和废物排除的过程中,比如进餐后消化道或思考问题时脑部都如此。
缺乏体育锻炼或随年龄增长造成的身体疲弱,最终会影响到这些丝线般纤维构成的人体网路——即我们的微循环系统。而通过太极拳这种内家拳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全身各处的小径,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氧气,从而促进整体健康状况。
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曾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练习太极拳的人群,其甲襞(手指根部皮肤皱褶)及指端温度反映出的末端微循环状态均有显著改善。这意味着通过正确掌握太极要领并持久练习,即使是在年迈之际,也能够有效延缓衰老程式,并增强免疫力,从而实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理想境界。
标签: 上海法国学校 、 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 、 中国学前教育网 、 百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