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北北带着一壶刚泡好的茶,坐在她的书房里。她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那块精致的墨水瓶,眼中闪烁着对这份艺术深厚的情感。这里,是她创作和放松的地方,也是她与众多读者分享心灵之旅的地方。
陈新亚,这个名字在书法界不 unfamiliar,但是在这个宁静的清晨,她更愿意被称为“若兰”。若兰,她用这个名字来签名,每一次挥笔,都仿佛是在与世间万物进行交流。她曾经说过:“书法,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手段。”
1983年,当若兰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时,她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书法之旅。那时候,她还只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小女孩,但每当她拿起笔尖蘸上墨汁,那些字体似乎都活了过来。在那个年代,即便是最简单的一笔也蕴含着无限可能。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兰成为了《书法报》主任编辑,并且担任了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以及湖北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在江苏省画院特聘为一名特聘师傅,这一切都是她对这门艺术坚持不懈追求和不断探索所得来的成果。
她的作品个性鲜明,有章草、大草两大宗派,又能行楷、手札写得游刃有余。若兰对于宋代以后的笔墨习俗保持一定距离,更不随风流转。这一点让她的作品显得格外独立独特,在国内外各类展览中屡获殊荣,被誉为“优秀作者”之一。
2000年,“守望与前瞻·当代中国书法十二人展”在广东省美术馆举办,其中两幅作品被该馆永久收藏。这份荣誉,如同一道金色的光芒照亮了若兰的事业生涯。她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走去,因为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除了创作,还有评论、篆刻等多方面活动,使其成为了一位全才型的人物。他撰写了许多文章,包括《王镛書藝的構成及筆語解析》,并出版了《陳新亞行楷書韓愈詩六首》等著作。他正在准备出版《草書十講》,预示他将继续深耕浅出地向人们传授这门古老而又现代化的艺术知识。
地址:武汉市水果湖横路4号《書法報社》邮编:430071
如果你今天走进这个小小花园,你或许能听到一种特殊的声音,那就是来自于纸张上的呼唤,它诉说着千年的智慧,同时也诉说着陈新亚——或许应该称他为“ 若蘭”,他的故事,以及他给予世界的一切珍贵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