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史论研究巨匠桂遇秋严凤英的传世之作

自1950年8月踏入工作岗位,桂遇秋长期投身于宣传文化领域的黄梅戏艺术研究与社会科学探索。期间,他发表、出版了关于黄梅戏史论、民间文学、地方风情以及党史人物等方面的论文、传记及散文近300篇,总计约400万字。此外,他还创作改编了多部小戏和唱词,并主编撰写了《黄梅采茶戏志》、《邓雅声烈士及其遗著》等重要作品。桂遇秋在整理历史剧目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他搜集并整理了大量珍贵资料,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他对黄梅戏的深入研究包括《民间文学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民间舞蹈在黄梅戏中的运用》等系列文章,这些内容从1987年起,在《黄梅戲艺术》杂志上连载。

桂遇秋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所建树,还积极实践。他曾创作改编的小说如《血掌冤》,该剧曾成功演出超过300场,在湖北省内享有盛名。此外,他走访了众多与黄梅戲有关的人物和地区,收集到了丰富的人文资料。他还考证和整理了一大批关于黃梅戲的文献資料,为後來學者們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資訊。

经过五十年的努力,桂遇秋共抢救并出版了305本古老剧本,其中包括20余部稀世孤本,全书共计600余万字。在1990至1999年期间,他对其中236本进行精细校勘,最终结集为15册,《黃梅戲傳統劇目匯編》,这套丛书不仅结束了一段没有印刷版本传承历史,也系统地记录下了黃梅戲發源地傳統劇目的基本狀況,是一份宝贵的藝術與歷史資料。他的貢獻得到了國家文化部等三部门颁发嘉奖证书,以及中国第三次黃梅戲學術研討會高度評價,其業績被收录进国际知名辞典,如《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30余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