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亚洲黄乃裳绘卷

黄乃裳:今日亚洲的绘卷之主

黄乃裳,字绂丞,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一位在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家学教育家。他的生平,就像一幅描绘今日亚洲风貌的绘卷,他不仅以美会服务多年,还参与了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黄乃裳早年的经历就如同这幅绘卷上的前景,他出生于福州府闽清县六都湖峰村的一个贫寒家庭,从小半耕半读,以奉养家庭为己任。后来,他皈依教,在教中找到了信仰孔孟之道的人言行不一所引起的困惑的解决途径。

供职美以美会时期,黄乃裳翻译《美以美会纲例》,作《拜日学之庇哩亚问答》百余册,为此他还帮助薛承恩牧师翻译《天文图说》、《圣经图说》和《卫斯理传》,并在业余从事用福州语翻译旧约但以理书的工作。他力倡建立福音、培元、英华3个教会书院,并投身科举道路。

百日维新前后,黄乃裳深感国家内忧外患,便弃八股而从新学。他结交康有为,并参与了公车上书运动。在戊戌变法开始以后,他与李鸿章、翁同和讲述新学,与丁韪良、刘海澜讨论变法维新,但变法失败后,他遭清政府通缉,被迫避难。

垦殖南洋是黄乃裳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他前往南洋寻觅可以移民垦殖的地方,不仅为了穷困同胞开辟生活路径,也为了逃避统治。最终,他在砂拉越的地广人稀荒地众多的情况下,与查尔斯·布鲁克订立恳约,将诗巫命名为“新福州”,分给每个农工5英亩地,让他们安家乐业。

然而,这段旅程并不容易。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抵达诗巫,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技术,而且面临着疾病和生活上的挑战。但是,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1100余名福州籍移民成功定居在那里,他们一起开创了一片新的生活空间。这就是今天亚洲的一幅精彩篇章——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地方,是由勇敢者如黄乃裳所铸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