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元曲四大家分别是柳宗元苏轼黄庭坚张若虚

柳贯,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兰溪横溪)人。出生于元代的这一时代,他以博学多通著称,为文沉郁春容、工书法、精鉴赏古物和书画,无不贯通。他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是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及书画家的代表人物。柳贯与虞集、黄溍及揭傒斯并称“儒林四杰”,在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一生充满了学习和教导的成就。元大德四年被察举为江山县教谕,并逐渐升迁至昌国州学正。在他的影响下,有数千名学生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其中最著名的是宋濂、危素等人。当时朝廷对他的才华赞誉备至,他甚至担任太常博士,对各项朝典都能深入研究并提出恰当建议。

然而,这位文学巨匠也有一段隐居生活。在泰定三年,他成为江西儒学提举之后,不久便回乡杜门十余年,与世隔绝。他在这期间继续读书写作,并潜心研习理学。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他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

直到至正初年,当朝廷重用之时,他再次回到政治舞台上,被任命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在那里他继续发挥其卓越的才智,最终在1342年的11月初九病逝于大都(今北京)。

尽管只曾官至五品,但柳贯在文坛上的地位却极高,其诗风古硬奇逸而意味隽永,有“文场之帅,士林之雄”之称。而他的弟子中,最知名的是宋濂,他曾对老师说:“(柳贯)读书博闻强记……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为深。”

留给后人的除了《金石竹帛遗文》、《近思录广辑》、《字系》、《柳待制文集》20卷以及其他作品外,还有许多散见于碑铭题跋中的文字,其中包含对社会风气批评和个人感悟,这些都是探索历史与文化宝贵财富的一部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