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三国中死得最惨的猛将在社会的风波中逆袭

盗跖,古代第一大盗,人物生平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中记载了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的故事,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等。文中通过假托盗跖与孔子的对话,以激进的角度表达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理念,并延续了庄子一书讽世主题。

建国后的主流史观将其作为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军领袖,他因不满奴隶遭受贵族压迫于鲁国起义,对当时诸侯国造成沉重打击,使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

社会评价

由于其行为“取人妇女”,华北地区信奉他为娼妓守护神,被尊称为“白眉神”。《斩鬼传》中提到:“小妇人也不知其详,只听得当日老亡八说是柳盗跖。”又有“白眉神道:‘俺自春秋以来至今日娼妇人家家钦敬大小奉祀竟如祖宗一般。’”

《荀子·不苟》认为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但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史记·伯夷列传》则指出他杀无辜肝人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横行天下寿终,是遵何德哉?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区分了舜与跖之间利与善的界限,而汉书中的游侠传则将姚氏、诸杜、仇景、赵佗羽公子的徒众并列于盗跖之列。

文学杜撰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中的寓言讲述了孔子被骂过的事迹,但颜回驾车载孔子的时间早已逝去,与事实相悔。这段内容可能是在秦汉时期伪作后窜入杂篇流传开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些学者认为关于他的真实性和存在年代存有争议,但关于他的传奇确实很早就开始流传。而庄子的这一篇,也是基于这些传奇发展而来。

标签: